杏彩体育app:董文学:一步一个脚印成就闪亮人生
董文学很忙,“新研发的产品已通过A级实验,马上要挂网运行测试。”近日,记者在温州益坤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益坤公司”)生产车间“堵住”董文学时,他一个劲儿解释采访时间往后推了又推的原因。
董文学是温州平阳人,现为益坤公司企业研究院技术员。1994年6月,16岁的董文学入职益坤公司,从此与铁路电气模具打上了交道。近30年来,他扎根生产一线,边学边干,从一名学徒工成长为技术员,一步一个脚印成就闪亮人生,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农民工、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创办于1994年的益坤公司,从一家单一生产氧化锌电阻片的小企业,发展成为中国电气化铁道领域小有名气,“和谐号”动车组配件产品定点生产单位,并成为“复兴号”动车组避雷器、绝缘子的主要供应商。
二十多年前,益坤公司生产的产品种类非常少,模具都需要去订购,不仅价格昂贵,周期还很长。“模具使用过程中出现一点毛病,没有人敢拆也没人敢修,错位了也没有能力调试。”董文学说,那时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受制于人”。当时董文学已是生产车间班组小班长,在生产一线摸爬滚打了七八年,当他从负责公司产品销售的经理口中得知公司使用的电气模具,是采购其他公司的成品,公司没有能力进行模具开发时,他主动请缨,向公司负责绝缘子生产的负责人提出“试一试开发”的设想。“一方面想锻炼自己的技术,另一方面也想为公司解决实际困难。”董文学说。
既然有了这个“试一试的想法”,工程师就拿了产品成品图纸让董文学试着开模。董文学独立负责模具设计、材料、工艺、加工等各个工序,在不懈努力下解决了各种技术难题,研发的模具在生产试模时非常成功。“公司现有模具上千副,这些模具大部分都是我参与研发的,最贵的一副模具价值四十余万元。”董文学说。
干一行爱一行,董文学从此开启了技能成才之路,实际上,他的成长并非偶然。“我在当学徒时,都会随身携带笔记本,师傅教的我一一记在本子上。”正是这种勤奋好学的劲儿,让董文学先后考出大专文凭、电工证、技师证等。在徒弟姚永表眼里,师父是一位“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比别人多干点儿活没关系,主要是把技术学好,吃亏是福。”工作中,董文学常常用这句线年,董文学牵头创办了“董文学劳模工作室”,以传、帮、带的形式传授技能。2021年,该劳模工作室获评温州市董文学高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和平阳县董文学钳工技能大师工作室。此外,他还制订了专业性较强的培训资料,通过定期对新老员工进行培训的方式,做好公司内部培训工作,为公司和社会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如今,董文学是企业生产一线上的一名产业工人,还是一名党员干部和代表。在履职期间,董文学坚持为民代言,聚焦民生关切,提出了《关于发挥模范作用及落实劳模待遇的建议》《关于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的建议》《焊接和热切割特种作业操作证改革和建议》等有影响力的议案。在疫情期间,当医院和一线抗疫物品紧缺时,董文学多次捐款,并想方设法购买医用外科口罩、消毒液等抗疫物品,捐献给抗疫一线。他还主动上交抗击疫情特殊党费,助力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践行着一名党员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