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彩体育app:长春保时捷车友会俱乐部拒绝盲区 解析汽车侧后视镜蕴
[汽车之家安全技术] 6月12日,杭州发生了一起因高速路出口并线而引发的恶通事故,事故造成一人死亡的严重后果。在缅怀死者之余,造成此次事故的原因也引发了我的思考。虽然目前事故的确切原因尚无定论,但我们凭监控视频画面分析,在此次事故中,小轿车因错过路口而强行并线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因,但驾驶员很可能在匆忙并线过程中未仔细观察侧后视镜或因侧后视镜存在盲区导致误判,也是此次事故发生的另一因素。如果在类似情况下,车辆能对驾驶员发出警告,提醒潜在危险的迫近,或许惨剧就不会发生了。在汽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侧后视镜通过改进设计视野不断被扩大,集成其间的电子系统可以将盲区进一步消除。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寻下侧后视镜究竟蕴含着哪些秘密来为我们的行车安全保驾护航。
侧后视镜的最基本功用就是观察两侧来车,侧后视镜的视野越大,驾驶员在并线、超车、转弯、倒车等情况下行车的安全系数就越高。要做到这一点,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侧后视镜加大。镜面越大,视野自然也就越好。
不过物极必反,这种增大不是无限度的。个头太大会使整车显得不协调,同时也会影响加驾驶员对侧前方路况的观察。经过反复设计开发,“兔耳式侧后视镜”最终应运而生,这种侧后视镜主要用于大型车辆上,因其外形酷似两只兔子耳朵而得名。其宽大的镜面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侧后视镜视野狭窄的弊病,同时,自身独特的造型也不会给人以蠢笨的感觉。
兔耳式侧后视镜虽然造型别致,不过对于家用汽车来说还是显得有些突兀。我真的难以想象一辆敞篷跑车配上两个大耳朵将会萌到什么地步,而且过大的侧后视镜对于整车风阻上的影响也使得这条路在乘用车上行不通。比如超级跑车的侧后视镜为了减小风阻经常会做成细长的流线用摄像头取代了传统的侧后视镜。没有办法,既然不能变大,就只能从方面下功夫了。
我们在初中物理课就学过凸面镜的原理,在狭窄的胡同拐角处也经常能看到凸面镜为我们指示拐角另一面的情况。深谙其道的工程师们自然不会对此置若罔闻,将凸面镜直接安装在侧后视镜上就是其在应用上最简单的创新,解决了侧后视镜视野不足的难题。不过这种方法实在是不太美观,好好的侧后视镜上面凭空多出来一块,总给人一种应付了事的感觉。于是很多厂家便有了一个相对复杂的设计——双曲率侧后视镜。
这种侧后视镜镜面曲率会发生变化,靠车辆外侧镜面曲率较大,用来扩大侧后视镜的视野。当然,曲率变大会导致视觉失真,所以厂商会出于安全考虑在镜面上标有标示线,提醒驾驶员注意失真现象。(如果您对侧后视镜镜面设计对视野的影响还想有更直观的了解,请您阅读《参考驾校不教的知识(1) 用外后视镜判断车距》,文章中有实际测试内容)
通过对镜面的改良,侧后视镜视野不足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不过雨天行车能见度比晴朗天气下要差许多,天空掉落的雨滴在空气形成了一道水幕,影响了驾驶员的视野。在这种环境下行车总是要打起十二分精神,马虎不得,在车辆需要转弯、并线时更是需要小心谨慎以免发生意外。可当你的目光聚焦在侧后视镜上时,却痛苦地发现侧后视镜落满水滴,变得模糊不清,就像是打了马赛克。此时你该如何是好?我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只有两个选择,要么瞪大眼睛仔细看个大概;要么委屈自己,为了擦掉侧后视镜上的水滴只能摇下车窗,任那冷冷的冰雨胡乱的拍了。
侧后视镜加热功能正是为避免上面这种情况而开发的。其工作原理非常简单,只需在侧后视镜的镜片内安装一个电热片(电热膜)即可。此时,若再碰到雨雪天气,只要按下侧后视镜加热按钮,电热片就会在几分钟内迅速将侧后视镜镜面加热至一个固定的温度(一般在35-60摄氏度之间),利用电热片的热量将侧后视镜上的水蒸发掉,以此免受视线不清带来的困扰。
对于驾驶员来说,并不是什么时候都要看得越清楚越好,有过夜间驾车经历的人都知道,后车的灯光在漆黑的夜色中显得格外耀眼,会对驾驶员的视觉造成影响。带有防炫目功能的侧后视镜可以过滤部分强光,保证车辆的行驶安全。
目前最常用的防炫目方法就是将侧后视镜表面镀上镀层,以过滤较强的光线。镀铬侧后视镜虽然可以很好的防止强光炫目,不过这种镀层反射率较低,夜间视野会稍显昏暗。因此我们更常使用涂布二氧化钛与二氧化矽的蓝镜。这种侧后视镜可对容易产生炫目的高波长可见光产生干涉,转化为蓝光,而蓝光则是人类眼睛最能适应的光线,从而达到防炫目的效果。但这种侧后视镜加工工艺复杂,成本较高,所以常被用于中高档轿车上。
除了在侧后视镜表面添加镀层以外一些电化学技术的侧后视镜也具有防炫目功能,比如EC电化学侧后视镜。其内部含有一种胶黏体,只要对其施加小电荷,胶黏体就会变暗。因此当后车前照灯发出强光时,侧后视镜的光敏传感器会感知光线强度,激发后视镜电荷,这样侧后视镜就不再晃眼了。
侧后视镜作为行车安全的重要保障,在完善自身功能方面可谓是苦修内功、煞费苦心,既要能使驾驶员看的清、看的广,又要避免因光线过强对车辆的行驶安全造成影响。但在电子科技被广泛使用的今天,仅仅内在的改变就可以满足当下人们对驾乘安全的苛刻要求了吗?显然这是远远不够的。由于车身构造的限制,盲区依旧无法避免,这为行车安全埋下了隐患。借助电子系统辅助,双管齐下,才能做到眼观六路,更直观、更便捷地洞悉车外的每个角落,而这些系统的一些组件也被巧妙地安装在侧后视镜当中。